2007年高考成绩查询(考500分到底有多难)
其实2007年高考成绩查询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高考总分750分,考500分到底有多难,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2007年高考成绩查询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有人说2003年的高考是高考史绝无仅有的一次,知道是因为什么嘛经历过的人一定印象深刻
03年高考这件事,还真是有点内幕,但跟当年的非典没多大关系,而是涉及到“高考试卷”被盗的事,我也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知道的。
楼主84年出生,眉山一中03级学生,2003年参加高考。我们的数学老师姓左,我们是他的最后一届学生,他自1978年恢复高考开始就一直教高中数学,是我们眉山一中唯二的数学高级教师。高考前最后一堂数学课,左老师跟我们吹了一节课龙门阵,一道数学题都没讲。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放心大胆的去考就是了,80-90%的题都是你们做过的,不求你们超常发挥,只要你们正常发挥就行了。
当时我们在想,以左老师高级教师+25年高考经验的“权威”属性,肯定是没问题的,所以大家都没有过份紧张,反而有些放松,考前一天晚上我们还跑去踢足球。
第一门语文考试还算比较正常,但第二门数学考试,则出现了“前所未见”的状况,因为超过一半以上的题目都是“前所未见”的。
我听说我们学校一个补习班的考生,数学考试半个小时就交卷了,走出考场的那一瞬间扔下来一句狠话:老子明年再来过!
我们考完之后,按照左老师的安排,都去学校操场边找他,他当时就只是反复跟我们强调一句话:不要怕,不要灰心,难大家都难,放宽心明天好好发挥。
然后我们寝室几个兄弟伙就跑去当时还没开发的东坡湖边散心,对着还是一片砂石的湖岸大声叫骂,发泄心中的不满。
后来估分,我数学估分只有75,总分490。分数出来之后,数学76,总分491,然而那年四川的重点线才488。虽然上了重本线,却没读得了重本,因为填志愿的时候填飙了,最后读了川内的成都理工大学。
------------分割线:内幕即将呈现----------
来到成都理工大学之后,过了有一个多月,班里的几个哥们儿都混熟了,后来大家聊到高考这个话题,一个南充市南部县的哥们儿说出了真相。
他高中读的是南部中学。他们那一届有一个学霸,按照估计上清华北大可能有点凑合,但是复旦、浙大这样的学府是没问题的。但不知道这位学霸哥哥是怎么想的,一心要读清华北大,实力差是差点,但是可以想想办法。于是他做出了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偷阅高考试卷。
在考卷送到他们学校之后,高考开始之前,这位学霸哥哥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还真的让他偷阅到了。但很不幸的是,很快高考试卷被偷阅的事情被人发现了。
大家都知道,高考试卷属于“绝密”档案,这简直就是捅了天。四川省公安厅立刻派人下到南部中学进行排查,成南高速全程封闭。
以学霸哥哥之精明,又怎敌得过一省公安之精英,还是在案发现场被发现了指纹。然后全校师生校验指纹。学霸哥哥只能在手指上涂抹502胶水企图蒙混过关,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因为事发突然,所以2003年的高考试卷紧急作废,并启用“备用卷”作为代替。所以才有了我们左老师所说“20多年未见”的难度。
再后来嘛,学霸哥哥高考肯定是没办法参加了,然后就被带走了。据说现在还不知道在那里坐监呢。
----------以上内容纯属道听途说----------
不知道有没有南充市南部县的朋友,可否验证此事的真伪!
最后我想对学霸哥哥说两个字:阿门!
高考总分750分,考500分到底有多难
高考总分750分,考500分,很难吗?
我常说:“会则不难,难则不会。”
其实这个分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并不算难。
我们先来计算一下“500分”的组成:750分包含语数外每科150分,共450分,剩余300分是文科或理综或大综合的。如果想要考到500分,那么,你的综合科过低要及格,也就是300乘以0.6,等于180分。这样的话,你的语数外需要考到320分,平均每科107分左右。
这样的成绩,在班上大概多少名呢?对于一个非重点学校的重点班来说,这样的名字在班上并不算是非常高的成绩,至多算是中等成绩。
但为什么仍然有很多学生,觉得500分挺难的?
第一、偏科的学生会觉得难。高考虽然是选拔性考试,但从这几年高考的趋势而言,考试题目普遍没有出现太多偏题、怪题、难题,考察的更多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只要不偏科,学生们努力一年,达到500分并不算难事。
但对于偏科的学生来说就很难熬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学生从小学起就数学挂科,到高中那更是难上加难,无论如何,再经过题海作战依然无法改变偏科的事实。这就很困难了。
之前遇到一女生,语文、外语成绩特别优秀,每次考试基本上都能考到120分以上,两科就可以考到240分,但数学可真是惨了,一般考试就是70分左右,头皮都挠破了也不见成绩见涨。这一下子就把她的成绩拉下来了。数学成绩差,意味着就要靠其他科目的成绩提升给拔高,那她只能比别人付出好几倍的努力来“拔高补低”。
第二、选错综合科目的学生会觉得难。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事儿看上去并不复杂,但其实关乎学生的高考成绩,更关乎将来学生的职业走向。
很多家长认为,学理科的学生将来好就业,所以,在学生选科目的时候鼓励孩子选理科。这倒是没错,只是,有些孩子明明文科基础不错,兴趣点又在文科上,却苦于家长的“淫威”而不得不放弃文科选择理科。
这在高考成绩提升上就显得非常困难。他们的理科综合成绩迟迟提不上来,180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那真得是咬紧牙关、挑灯夜战也难以达到的成绩啊。也真是苦了这些孩子了。
第三、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会觉得难。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一进入高三就会是排在后面的学生。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高三不是起跑线,而是冲刺线。
但进入冲刺线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基础有挺大差距的。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既要补以前学习知识的漏洞,又要同时学习高三的新课程,不得不说,那真得是难啊!
所以,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高三学习起来要比别人至少付出一倍的努力,才能达到500分。
那在拔高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快地提高成绩呢?还是那句话:“以本为本”!
死抓课本,读课本,背课本,把课本上的每一句话,每一道习题弄清楚、弄烂、弄透,高考试卷上的题目通常都是源于课本,稍作变型而来,抓住了课本,就抓住了考试的核心。
一定要切记,切记!(敲黑板、敲黑板、敲黑板)
现在的高考,男女生成绩有没有差异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教育部(2005,2009,2014,2015)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女生占全部录取学生的比例,1999年为40%,2007年达到53%,2013年则达到55%。也就是说,2013年录取新生的男女比例为45:55,男生低于女生10个百分点。反映在高校攻读各级学位的女生人数上,除了女博士生仅占36.93%外,女硕士也已超过半数,达到51.65%,女性本专科生则达到了52.12%。于此同时,全国高中女生所占的比例却未过半数(49.98%),初中和小学女生比例则不超过47%。
关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研究也显示,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虽然阶层差异、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仍较明显,但是男强女弱的局面已基本扭转依据江苏省普通高考报名和录取数据,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10年来江苏省男女生入学机会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虽然男生的报名及录取机会均高于女生,但差距在逐年减小,在2012年,男女生录取比例仅差3个百分点,而女生录取为本科生的比例已经超过男生。
高考录取“女强男弱”局面的出现,引起了一些人士的忧虑。孙云晓等人(2010)在《拯救男孩》一书中论述了男孩成长中的问题,认为男生的成长与教育出现了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并将应试教育看作对男生的最凶猛杀手。
其实,男生的危机不仅出现在中国,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表现。Breen等人(2009)关于8个国家的教育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大大减少,美国男女学生的差距从1947年开始缩小,到了1979年,大学录取新生中女生的比例就超过了男生,并持续扩大。Christofides等人(2010)指出,加拿大高校录取的女生和男生之间出现了15个百分点的落差(女高于男,根据2005年的数据)。其他发达国家的学者,如Callister等(2006),亦有类似发现。
许多人对于大学录取女生超过男生的评价是负面的,并将其归咎于传统(甚至是中国)教育和考试中的弊端。但是,如果从西方国家先于我国面临这一局面而言,男孩“危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子女数的下降以及女性自立自强意识的提高,使得越多越多的父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大学。这将开发出一半人口的智力资源,也将大大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由于在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两性在不同科目的学习中亦存在差异,这一基本结论已经为大量研究所证实。当前我国高考正在进行重大改革,将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的综合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并将实行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以及一年多考等措施。这些措施尽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进而加剧性别公平问题。未来的高考制度改革,将数学、语文、外语作为三门主要考试课程。从下文叙述的研究可知,女生在语文和外语上优势明显,男生仅在数学上有那么点靠不住的、时有时无的优势。如果在以前,报考理科的男生或许还多一门可以与女生抗衡的课程(例如物理),在改革之后,连这些理科男生也将面临困境。因此,关于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二、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研究进展
综观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学术界的实证研究多为高中生日常考试成绩的性别差异。例如Goldin等人(2006)发现高中女生在大部分科目上(尤其是语言)都超过了男生;男生在数学上的优势大大减弱,仅略高于女生(Niederle&Vesterlund,2010)。但也有研究表明,女生在竞赛性测验中的成绩会变差(Orsetal.,2013)。由于性别差异可能随年龄而改变,且国外大学入学考试的制度和试题难度与我国高考有极大不同,故对我国高考有直接借鉴意义的研究不多。而我国近年来关于高考性别差异的研究尽管逐步增多,但由于数据难以获得等原因,这些研究所用数据大多偏于一时一隅(一般只有某年的结果,或某个省市县的数据);所探讨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成绩差异和成因两个方面。
(一)关于两性成绩差异的研究
1.高考总分和科目分的性别差异
对上海高考英语测试成绩进行性别差异分析,发现差异显著:男生平均分比女生低14.85分,大约相当于英语考试分数标准差的65%,而且试题和试卷均无显著的功能差异,这说明其成绩差异反映的是男、女生英语语言发展程度上存在的差异。
2006-2010年的高考生中每年随机抽取男生和女生各10000名,发现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即2006-2008年),女生的平均分高于男生,而在新课程改革以后(即2009-2010年),男生的平均分高于女生,并且男女生的平均分存在缩小的趋势;男生高分比例高于女生,他们在解决复杂数学试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对河南省2005、2006和2009年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基本状况、学科差异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2006年文科和理科考试中,男生总分都高于女生;但到2009年,文理两科女生成绩均高于男生。从各科目分看,女生在语文和英语方面占有全面优势,男生在数学方面的优势却已不明显。
考查了山东省济南市2011年考生在数学、语文、英语和三科总分上的性别差异,发现除数学成绩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外,语文、英语和三科总分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而且,低分段男生多于女生(男生最低分也低于女生最低分),中分段女生多于男生,高分段男女生人数相当。
2006年至2014年高考的考生中,每学科每年随机抽取男生、女生各10000名作为样本,分析了男女生学科成绩的差异及其发展趋势。结果显示,2006-2014年,语文、数学(文科)、英语、文科综合、政治是女生高于男生,理科综合、物理则是男生高于女生;数学(理科)、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的平均分则互有“胜负”;在标准差的差异方面,各学科历年趋势完全一致—男生标准差大于女生。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看上去时大时小,时而女生强时而男生强;但到2007年以后,男女生高考成绩差异表现出相对稳定的一致性,亦即:女生语文和英语两科成绩较好,而男生在数学上的优势则在逐渐消解;男生高考成绩的个体差异更大,低分组人数更多。
2.不同内容领域和认知目标上的性别差异
男女考生在数学各分支内容上的得分率不同,历年来男生高于(或等于)女生的部分有集合与简易逻辑、平面向量、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女生高于男生的有三角函数、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圆锥曲线、极限与导数、复数、解析几何等。就数学能力而言,男女生在创新意识、数据处理能力两方面差异均显著:男生的创新意识、推理论证能力总体上要强于女生,女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高于或等于男生。就认知目标而言,2006年在综合应用层次上性别差异显著,而2010年则是在领会和简单应用层次上差异显著:在简单应用层次上,2006、2009、2010年男生的得分略高于女生,而2007、2008年则是女生高于男生。
分析了2011年(考生人数为60166人)、2012年(考生人数为60470人)高考数学成绩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男女生成绩差异显著,男生数学分数明显高于女生。但男女在数学能力上各有所长:女生在数据处理、运算求解、应用意识(知识方法的应用、综合应用)方面明显优于男生,男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创新意识方面明显优于女生。
2006年至2014年高考的考生中,每年随机抽取男生、女生各10000名作为样本,分析了高考语文成绩的差异。结果显示,在这9年中,女生的语文高考成绩一直高于男生,每年平均高出男生的分数为5分左右,标准分的分差为0.22;而且,这种差异有逐步拉大的趋势。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2013、2014两年男女生语文认知目标领域的差异,结果表明,除了理解能力外,女生在语文识记、分析、评价、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均优于男生。考查了男女生语文学习各分支的差异,发现女生在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方面强于男生,而男生在综合性学习(扩展的知识内容)方面强于女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男生略强但差异不明显。
2006年至2014年高考的考生中,每年每学科随机抽取男生、女生各10000名作为样本,分析了男女生高考英语成绩的差异。结果显示,2006~2014年这9年的高考英语分数,女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而且无论是采用100分卷还是150分卷,女生的平均得分均高出男生10分左右。结果还显示,女生历年高考英语分数的标准差均小于男生,亦即男生成绩的离散程度均大于女生。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2013、2014两年男女生在学科知识点和知识类型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一级知识点方面,两年来女生在“英语知识应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的成绩均高于男生。在二级知识点方面,“语法知识”、“词汇知识”、“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书面表达”等方面均是女生高于男生;“理解主旨和要义”、“作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等方面是男生稍高于女生。在知识类型方面,女生在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上均要好于男生。
以上研究说明,即使在男生或女生占优势的科目,在其不同分支内容或题型上两性也可能是互有优势或不相上下的。也就是说,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仅源于部分试题,且这些试题对性别差异具有不同“分辨力”。
(二)两性成绩差异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有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已有的实证研究结果看,直接影响两性学业成绩差异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两性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应对学习与考试方面的行为与情绪的差异。
就前者而言,心理学家(Hide,2005)做过一项著名的元分析。该研究综合了大量文献后指出,在大多数心理特征上,两性几无差别(d<0.1)或有轻微差别(0.11-0.35),而中度(0.36-0.65)及以上差别的很少;而且,性别差异仅能解释全部差异的5%。但两性在语言、计算、推理、空间能力等与学业成就关系密切的因素上确实存在较大差异:女性的优势体现在言语、知觉和计算能力等方面,男性的优势体现在科学、机械推理和空间能力等方面。
就后者而言,有研究指出,男女生应对学习和考试的行为和情绪有一定的差异。朱小虎、总结上海中学生参加PISA测试结果时指出,上海学生尽管数学成绩上无显著差异,但相比男生,女生的坚持性较差,更容易焦虑,对自己的数学能力评价大幅低于男生。Dai(2001)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中国青少年女生的语文自我概念水平高,而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水平较高。Niederle和Vesterlund(2010)发现,竞争性情境对两性成绩差异会产生影响,女生在竞争情境中的考试成绩通常更差。Ors等人(2013)的研究亦有类似发现。以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SPRITA)对118名高中生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考试焦虑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更易出现重度(问题性)考试焦虑,其焦虑表现的身体反应更明显;从焦虑原因看,女生更关注考试失败对自我形象的损害。
当然,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包括学业动机、个性特征、家庭背景、学校特点、应考方式等。学业动机与学业成绩有显而易见的联系,它不仅影响学生的成绩等级,也影响学生的学校参与度和课堂行为。动机对学业的影响因性别不同而不同;女生的内在动机强于男生,且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是如此,而外部调节产生的效应,男生强于女生。发现,女孩对学习的态度要比男孩认真。,尽管在一定年龄后,男孩在数学和逻辑能力的发展上强于女生,但是女生们巧妙地选择了不那么具有挑战性的课程,从而继续取得好成绩。考察了控制源和自我概念等因素的性别差异,发现女生表现较为内控,通过态度、动机、时间管理、焦虑和自测等因素,使自己能够在文科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而男生则表现得较为外控,通过注意集中、信息加工、选择主要观念等因素,使自己在数学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但是,男女生在学业自我概念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考察了认知自我调节与学业成绩性别差异的关系,发现认知自我调节能力是母子交互作用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因素。女孩不仅成绩好,而且她们的坚韧性强,社会-情绪发展也更为成熟。根据对七年级学生长达2年的纵向研究,在家庭辅导相当普遍的韩国,父母为挑选和监控私教辅导而付出的努力,对孩子的数学和英语成绩的提高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卷入程度,可能也会影响学业性别差异。父母卷入对男孩和女孩的成绩影响力大致相同,而且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微弱。
7235名北京市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女中学生对男生的优势超过美国。与此同时,中国女生的学校体验也比男生积极;而小学测验成绩则是中学结束时学业性别差异的唯一来源,这说明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的研究表明,在用学业自我概念和社会经济地位作为指标来预测男女生的学业成绩时,性别起到调节变量的作用;而且,性别同样在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女性身上这种影响强于男性。
与高考成绩间接相关的研究,还涉及高考录取方式与高考录取率的关系。例如,填报志愿的时间影响到考生对于成绩的知晓程度,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志愿填报和录取结果。研究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对男女生录取率的影响。该研究用省际数据分析了影响大学录取性别之比的因素,发现相对于考前填报志愿,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做法显著地提高了高校录取中的女性比例。研究者认为,这些发现可以用男女生在风险偏好方面的差异进行解释。
理综考270什么水平
这个水平已经达到前10%了,如果语数英再比较优秀,名校应当是唾手可得了,但是要是考清北还是要看最终发挥的程度,单从这个成绩来看清北可能性不大!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2007年高考成绩查询和高考总分750分,考500分到底有多难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文地址:https://www.shumaav.com//jyuzs/high/45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