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文学,80年代文学特征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80年代文学,以及80年代文学特征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80年代中期,报告文学呈什么化
八十年代的报告文学,曾经引领文学启蒙,推动思想解放,助力改革开放,迎接科学的春天,成为扭转乾坤、拨乱反正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八十年代最初阶段,报刊竞相发表写“三星”的文章,逐渐转向反映现实。由于刊物发表反映现实生活热点的报告文学随之增多,一批批青年走进报告文学队伍,掀起报告文学热潮!中期,随着报告文学文体的自觉,出现了模式化倾向。80年代中后期,在题材、内容大变革之后,产生了多元化的文体范式。
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的特点
伤痕文学:“文革”结束后兴起的一股文学潮流,始于刘心武《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伤痕》。其内容是揭露“文革”给人民造成的伤害,尤其是给青少年造成的精神内伤;带有感伤的、悲剧性的情感基调。
寻根文学:1985年前后形成的小说潮流,它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的思考。其特点是: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先锋文学: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股小说潮流,其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文本特征上的叙述游戏,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80年代文学特征
全方位改革,是80年代后期文学发生新变的背景。文化思潮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着眼于新格局的建立。文学要求回到自身的呼声日益普遍和高涨,文学在表现时代时如何进一步展现自己的独特性是作家们普遍关心和思考的问题;二是文学的本体性备受关注。
作家关注文学形式的意义、价值和作用,从再现生活到组合生活、表现“观念”和“感觉”。表现生活替代了“反映生活”,文学观念发生了整体位移,文学的现代性特征较为鲜明,文学从观念到创作开始了全方位突破;
文学争论的焦点发生变化。文艺理论的一些基本观念得到拓展、探索,形成了文艺理论观念变革大潮。文学论争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变化到对纯粹理论的争鸣,文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显示出强烈的本土意识
80年代到90年代的文学环境发生了那些变化
90年代的中国文学就其所体现的文学关系而言,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以作家一作品为主而展开的文学关系;另一种是以作家一读者关系为主所展开的文学关系。尤其是后一种文学关系,反映出90年代中国文学关系的新变化。新世纪十年,是文学形势和文学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十年,变化的标志是以纯文学(或称严肃文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学日趋边缘化和网络文学为主体的新型文学的日趋兴盛。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地址:https://www.shumaav.com//jyuzs/special/87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