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江高考语文作文(2021年浙江学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2025-04-19 18:56:07 阅读 :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2014浙江高考语文作文这个问题,2021年浙江学考作文题目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浙江学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2021年浙江学考作文题目是: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将变成灰色。

2014浙江高考语文作文(2021年浙江学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对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观点明确,以议论为主。③不少于600字。

高考作文考察学生什么能力

个人认为高考作文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1.从容不迫,行稳致远的能力。高考的压力,孝场的氛围,时间的紧迫,监考的目光,题意的内涵,如何谋篇?怎样布局?……这些都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没有参考,没有求助的情况下来完成。就好战斗一触即发,就看指挥员是否能临危不乱,泰然处之了。即“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2.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学生能否在很短的时间内读懂题义,理解要求,参透内涵,悟出玄机了。

3.谋篇布局的能力。一旦理解题义,有了想法,就要看学生如何选择体裁,怎样安排结构,怎么阐述观点,如何遣词造句、旁证博引了。

4.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同一个观点,所处的角度,不同的经历,关注的视角等不同,阐述、思考、辩析的内容、材料等也有区别,就看考生如何处理,而又恰到好处。文中是否充满正能量,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关心自然生态等,都体现了考生的人文情怀。

5.语文基本功的扎实与文字功底。透过作文的遣词造句,语言组织,语法修辞的运用,体裁的熟练使用,素材的灵活取舍,字迹的流利规范,表达的行云流水,无处不彰显考生的基本功和作文能力。

6.综合能力的体现。字能显其良好的习惯,思辩清晰彰其逻辑思维能力,典故、成语等的运用展其积累深厚,旁证博引、引经据典明其涉猎较广,人文关怀、悲天悯人昭其心地善良,弘扬正能量、抵制假丑恶示其正直忠厚。

浙江满分作文被实名举报,涉嫌利益输送,你怎么看

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难脱利益输送之嫌。

我们先来看看陈建新的头衔: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浙江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文学院特约研究员,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

陈建新密密麻麻的头衔中,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头衔,看似没啥却很打腰,因为这个头衔掌控着评判高考满分作文权力。

而陈建新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二十年,因而浙江许多中学邀请陈建新开办高考高分作文讲座,许多媒体平台邀请陈建新直播高分作文讲座,这些讲座与直播会是免费的吗?如果免费,鬼才会相信。

市面上还有以陈建新为主导的大量高考满分作文评析类书籍出售。而今年被举报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简直就是陈建新主编的《高考作文实战实训》一书中,2019年满分作文《书写自我的生活》翻版。只不过《生活在树上》又加了些生僻字,为一堆名人名言背书。

而陈建新又在第一时间向媒体披露了《生活在树上》的评分过程:第一位阅卷老师只评了39分,第二、三位阅卷老师却评了55分,最终由陈建新拍板为满分,并将此文当做范文评析。

如果浙江考生看到陈建新拥有如此大的阅卷权力,谁都会去听陈建新的讲座,去买陈建新的书。然后了解一下陈建新的喜好以效仿之。

高考能多一分就可能碾压几千人,如果多上5分、10分就已经了不得。关系到自己前途命运之事,谁也会这样追捧陈建新。

难怪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的温儒敏教授,前几天,针对这个高考作文站出来说了这样一句话:“高考阅卷评分应当有保密性,所有参与阅卷者,均不得向外透露阅卷情况,这是纪律。这次浙江满分作文,第一时间在刊物上披露,是违规的。”

可陈建新就是违规操作了,让所有浙江考生看到了他拥有如此大的评分审阅权。

而我们再看这篇《生命在树上》,就是简单的名人名言与生僻字拼凑。

嚆矢:hāoshǐ。滥觞:lànshāng。振翮:zhènhé。肯綮:kěnqìng。孜孜矻矻:zīzīkūkū。祓魅:fúmèi。玉墀:yùchí。婞直:xìngzhí

我们看看这些生僻字,既便是中文系学生估计能认出并知道啥意思的也寥寥无几,《生命在树上》终给人一种不会说人话的感觉。可这就是陈建新的喜好。

《资治通鉴》中曾有两个故事:“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故事之一:吴王阖闾喜欢剑术,遂在宫中蓄养大量剑客,每天比武练剑,于是吴国百姓热衷练剑弄得浑身是伤。

故事之二:楚灵王喜欢腰肢纤细之人,于是大臣为减肥饿得头晕眼花,上朝都要扶着墙,宫中嫔妃们为争宠,争着不吃饭,甚至多有饿死之人。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而陈建新所好又给浙江高考作文带来什么影响呢?

《南方周末》写了一篇报道:“南方周末记者,查阅了13篇网络上流出的浙江省2017-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发现将西方哲学家、近现代作家,作为引证材料最为常见。超半数作文中,出现奥古斯丁、克尔凯郭尔、黑塞、加缪、斯宾诺莎、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的名字。”

我们看了《南方周末》的调查,感觉浙江高考高分作文,就像陈建新喜好翻版,能真正选拔出优秀文学才子吗?这对于没听过陈建新讲座、没看过陈建新书籍的学生公平吗?

学生们12年苦读,只为最后高考独木桥一战,为了浙江学子能公平参加高考,建议浙江教育部门:一是不要再让陈建新办讲座了;二是要陈建新在卖书与阅卷中,择其一,阅卷不卖书或是卖书不阅卷;三是陈建新阅卷组长的职务,该挪挪窝了,久居其位容易出现猫腻。

浙江语文阅卷组组长陈建新,出版高考作文书,是否违规

肯定违规,

第一,知法犯法。

作文浙江语文阅卷组组长,在组织阅卷过程中,一再强调不允许阅卷信息外传,他的做法等于这个规定形同虚设,或者这个规定只约束一般阅卷教师。

第二,追求利益

作为浙江高考阅卷的组长是参与评分细则的制定过程的。这已经有了巨大的盈利空间。他还更进一步和《语文月刊》合作登出满分作文系列。还登出《生活在树上》真是要昭告天下自己的能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第三,胆大妄为

从自媒体流出的《生活在树上》,大家见仁见智。作文资深语文人认为这篇作文不能作为满分作文流行于世,这会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较坏的影响。形成一种远离现实,诘屈聱牙的文风。

第四,草菅人命

这个考生是幸运的,但又有多少考生没有这样幸运?这是吃瓜群众的心头的朱砂赤。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标题:2014浙江高考语文作文(2021年浙江学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 高中教育
本文地址:https://www.shumaav.com//jyuzs/high/46294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