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首以春节为主题的古诗词 你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诗词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100首以春节为主题的古诗词的问题,以及和你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诗词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有关于春节的100首古诗
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唐)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6、《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已酉新正》(明)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9、《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0、《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1、《甲午元旦》(清)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2、《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你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诗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人们过春节的情景,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元旦,我们今天称之为春节,整首诗的意思是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春节古诗词100首
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唐)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6、《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已酉新正》(明)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9、《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0、《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1、《甲午元旦》(清)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2、《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关于春节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于春节的古诗词有很多,在这里笔者甄选几处,漫谈下其中的别样情怀。
春联篇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蜀梼杌》
每逢新年辞旧迎新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喜气洋洋的贴起春联迎祥纳福,以盼望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但我国最初并无贴春联的习俗,而早在秦汉之前,民间每逢过年大门两侧挂的则都是桃符,所谓桃符就是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位驱鬼大神的名字,用以驱鬼镇邪。
及至五代桃符上开始题些吉祥的字句,虽不工整,但已经出现对联的雏形。宋乾德二年正月,新年前夕,后蜀君主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因其不工整,便自己动笔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俩句,这就成了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幅春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白话就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寓意非常美好,开了对联的先河,可惜的是这史上第一幅对联却并没有护佑住后蜀的国运,保住孟昶的江山。
宋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赵匡胤在先后平定荆南、武平,兵锋围困南汉之际,命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王全斌,率军三万攻打蜀国,十二月克兴州,乘胜连拔二十余寨,后与副将崔彦进分进合击,大败蜀军精锐,攻克利州,乾德三年正月宋军攻取剑门,歼蜀军万余,师至魏城,孟昶见大势已去,遣使奉表请降,后蜀灭亡。这幅春联也成了后蜀的绝命预言,因为后蜀在正月被平定,随后宋太祖命参知政事吕馀庆知府事,而长春乃赵匡胤诞圣节名,其符合如此,令时人称奇,皆言蜀国降宋乃天命所归。
说起来孟昶将蜀地治理的还是很不错的,组织百姓发展农桑纺织事业,刻石经,兴学校,在其统治期间,四川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在五代十国处于领先地位。只是孟昶不通兵事,罢免了一些功臣宿将,却选用了一批庸碌之辈,在大宋统一全国的步伐之下,一败涂地,不得不投降。
据载孟昶投降北宋后,举族被被押送到汴梁,成都有数万老百姓为他送行,百姓恸哭,孟昶也掩面悲泣,老百姓沿江护送从成都送到键为县(今乐山市),其场面感人。孟昶到达汴京后,宋太祖赐赍甚厚,被授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可惜当年秋天就卒于汴梁,追封为楚王。
有传闻言是宋太祖赵匡胤看上了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费氏,为了霸占她,便将孟昶鸠杀。真相如何不可考,但赵匡胤确实纳了花蕊夫人为妃子,所以传闻还是有些可信度的。若是如此,这位春联的首作者孟昶国破身死,妻子又被强占,其命途凄惨不能不令后人唏嘘。
元日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宋]王安石
北宋中期,由于其国初制定的国策问题,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虽然商业空前繁荣,商税已经成为大宋主要赋税来源,最高时的一年国家税收有钱一亿六千多万贯,可依旧不能抵耗三冗问题带来的严重透支。到了宋神宗赵顼继位时,愈发积弱的大宋朝廷到了不变革就将要衰亡的地步。
北宋熙宁元年四月,甫登皇位一年的赵顼召王安石进京,越次入对(通常皇帝接见大臣是有班次的,越次入对就是插队立即面圣,这是非常尊崇的礼遇),君前奏对后,欲富国强兵的赵顼对王安石改革主张大为欣赏,次年春二月,赵顼就下诏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主持变法事宜。
于是从熙宁二年二月,短短一年内王安石就一连颁行均输、青苗、农田水利等法,全国上下的变革如火如荼展开。对于这次变法王安石充满信心,是年年末除夕夜时,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七言绝句诗《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且不说该诗的文学造诣,艺术手法,单以政治眼光来看,不难看出王安石锐意革新之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总是要换成了新的,这就好比此时的大宋王朝,旧的制度已经不适合眼下形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只有新法才能刷新政治,富国强民。
只是王安石变法触动最大还是士大夫阶级的利益,就拿青苗法来说,官府拿储粮贷给百姓,等来年丰收本息一并偿还,利息很低,相当于现在的农业低息贷款,这政策很好有助于农民度过灾年,可谓是官民两便,只是它妨碍了民间大户放高利贷的利益,而这些大户多是朝廷高官之家,自然引起这些地主阶级的不满反弹。
熙宁三年二月,“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的韩琦上疏皇帝,例数青苗法弊端,反对变法。韩琦这样的国之重臣,他的话分量很重,举朝反对变法者蜂拥而起,声势浩大,赵顼一时对青苗法的存废踌躇不已。
王安石也很执拗,直接上疏称病辞官,要么变法,要么辞官,逼迫皇帝做出选择,最终宋神宗还是选择支持变法,王安石又重回朝堂主持变法大局,同年十二月,王安石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大宋朝文官之首,执掌帝国中枢的宰相。
此时的王安石执掌帝国权柄,其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以大无畏精神继续大力推进变法。只是随着变法的日益推进,虽然朝廷国库日渐宽裕,可朝中上下逐渐形成新旧党之争,为了争权夺利,新党内部也倾轧严重,加之宋神宗在位日久渐渐对王安石不再信重,内外攻击沮害新法者层出不穷,熙宁七年四月,王安石首次罢相。虽然十个月后神宗又重新起复王安石,但朝中的势力倾轧让王安石疲惫不堪,最终还是在熙宁九年十月再次去职。
元丰八年三月,神宗驾崩,年仅九岁的宋哲宗赵煦即位,司马光回朝主政,新法先后废罢。悲愤难抑的王安石也于宋哲宗元祐元年四月,满怀遗憾的告别了人世,轰轰烈列的变法事业彻底失败,王安石终究没能把“新符”换掉“旧符”。
除夜篇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宋]文天祥
元至元十八年年末,时值除夕,被囚在大都(今北京)兵马司土牢内的文天祥,听着牢外新春的热闹的响动,一时感慨万千。从祥兴元年十二月(宋末帝赵昺年号,对应是蒙元至元十五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三年。故国已殁,陆秀夫背着少帝跳海殉国,大宋重兴已无可能,而自己的妻女也被充入元宫为奴,山河破碎国家沦丧,家人离散不能团聚,此等除夕的寂寞、悲怆能诉于何人知。
天地之间空旷寂落,岁月匆匆时间浩茫。人生最后的旅程历经风雨,身处燕京饱尝了冰雪寒霜。如今生命就这样一年一年将要结束,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以后再也梦不到新年和家人同饮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这首诗里我们看不到豪言壮语,只有诗人希望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的愿望,虽然没有了“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但丹心如铁男儿的刹那柔情,却更能让我们心灵感受到的一种强烈震撼,体味到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回顾文天祥一生,宋理宗宝祐四年举进士第一的文天祥正式踏入官场,但因语讽权相贾似道,被罢官。宋恭帝德祐元年正月,元军大举进攻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义军入卫临安。随后被宋廷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营议和,却被扣留。二月蒙元丞相伯颜攻克临安,俘虏太后皇帝北返大都,途中文天祥逃脱,在福州与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聚兵抗元。但终因势孤力单,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岭兵败被俘。后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甚至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最终在被关押三年后,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向南跪拜后,从容就义。
文天祥只要投降元廷,不仅能得到高官厚位,还能家人团聚共享天伦,可是他却无悔的选择舍生取义,宁死不屈。正如毛泽东“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评价,这样忠孝节义的人格才始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虽历千万年,亦是不朽。
除夜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除夜太原寒甚》[明]于谦
自明宣德五年,宣宗皇帝越级提拔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并任于谦以兵部右侍郎衔巡抚河南、山西两地。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豫晋两省,遍问乡间父老,考察当地施政革除弊政,为豫晋百姓交相称赞。
正统初年,于谦巡视边关太原镇,治所在偏关,辖三关、十九口、三十九堡,即今山西北部和河北边界之长城地带。时值年末,隆冬腊月,边关苦寒,于谦不畏艰苦考察军务,除夕当天亦是公务繁忙,当晚守岁孤身一人身处官舍,虽然不能和远方的家人团聚,但于谦依旧不改其乐观精神,挥笔写下五言绝句:“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该诗的语言浅显近乎白话,却寓意深刻,虽然眼前天寒地冻,但不必发愁,因为春风已经要来了。语气平白轻松,却读之令人激越上进,这也揭示于谦满怀信心敢和艰难困苦斗争的乐观精神。也正是这种乐观无畏的精神,才使得于谦以他满腔的报国热忱,敢于不辞劳苦的为国为民任事。
正统十四年,于谦被召为兵部左侍郎,时值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京营精锐尽丧,瓦剌大军逼临京师,大明王朝有亡国之虞。此危难之际,京师人心惶惶,朝中大臣多言南迁避祸,于谦力排众议,决策坚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稳定朝纲。于谦整顿军务,并亲自督战击退瓦剌大军,使大明形势转危为安,后又操练精兵,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迫使也先遣使议和,迎回了明英宗,时人称其为“救时宰相”。
所以人生境遇无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凡遇到挫折陷入逆境,捶胸顿足,自怨自艾不足可取,反而应当果敢面对,树立藐视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勇于克服,正如于公所言:“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胜利本就不远。
关于100首以春节为主题的古诗词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s://www.shumaav.com//jyuzs/middle/418300.html